由深圳市南山区关爱特殊儿童中心与鹏星社工社共同主办的特殊儿童糕点兴趣小组在南山区关爱特殊儿童中心正式开展。
日常孩子们蛋糕就吃得多了,做蛋糕还是新鲜的尝试。在社工还没开始讲解步骤前就早早地主动穿上厨师服,戴上厨师帽,俨然一副糕点师的样子。当社工把步骤逐一演示后,孩子们已经按捺不住动手的热情,开始体验小小糕点师的工作。体验分为两组,以流水线的方式进行,每个学员主要负责一个步骤。学员龙龙今年13岁,是小组里面的大哥哥,各项能力都比较强。社工就安排他做敲鸡蛋、蛋清分离这些简单却又精细的动作。不到一会儿十多个鸡蛋就蛋白归蛋白,蛋黄归蛋黄地分好。进入下一个环节,学员们要体验的是怎样使用电动打蛋器,“这个步骤的目的不仅在于制作蛋糕还要学员学会安全使用家用电器”辅助老师赖老师说,“在打蛋器快速转动的时候千万不能用手去碰,要不会打伤手指。”赖老师手把手地教导学员怎样使用电器。随着打蛋器的快速转动,蛋清变成了奶油状,这神奇的物理变化让孩子们异常激动,有的还忍不住想摸一摸这松软的泡沫。最考验孩子们操作的要数和面了。如果和不均匀,蛋糕就很难烤熟。怎样让孩子们掌握和面的技巧呢?大班班主任陆老师一边展示一边说:“教导特殊孩子需要用具体的事物来讲解,还要把每一个步骤拆散。要孩子认知面粉,其次要孩子模仿老师有规律的拌面。还要让孩子看到水多了和水少了之间的样品差别,让孩子们有明显的视觉记忆。”
作为课程主导的鹏星社工钟秋映则在每个步骤结束后给依照孩子们的表现给他们一个赞赏或鼓励。“每个个体都是需要尊重的,特殊孩子虽然不会自如地表达自己,但是他们能够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而我们这个小组就是利用优势视觉的社会工作理论指导,发掘孩子们身上的优势。”钟社工一边说,一边给学员鑫鑫一个大大的拥抱。因为鑫鑫认真地将蛋液按照分量倒在纸杯中且非常均匀。“自闭症孩子行为刻板我们可以将他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只要我们告诉他一定要把蛋液倒在哪个刻度上,他们就会一丝不苟地完成,这样做出来的蛋糕就不会一个大一个小了。”
经过一个小时的劳动,6位学员共烘焙了40多个纸杯蛋糕。品尝一口,松软香甜,口感十足。在社工没有告诉家长之前,不少家长都以为这是哪家面包店送来的。当谜底揭晓,家长们更是难以想象。“我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做蛋糕!还会做这么好吃的蛋糕!”学员乐乐的家长说。“老师和社工们的创意太棒了!这些孩子就应该多掌握各种技能,等我们照顾不了他们也不至于担心他们不能自力更生。”
据关爱中心钟思扬主任透露,关爱中心正在寻求与社会企业、面包店合作,希望将来在南山开设烘焙坊,以社会企业的模式服务特殊人士,一来让南山居民品尝饱含爱心的面包糕点,与此同时引导人们用爱与尊重的眼光重新看待特殊人士。